• 设为首页
  • |
  • 收藏
  • |
  • 搜索

学生活动

乘风而上·非遗筝鸣——新文学子与非遗风筝的春日邂逅

发布时间:2025-04-02 10:53:54   来源:新闻学院   作者:陈歌   点击:

草长莺飞,纸鸢翩跹。清明节前夕,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学生在羊山公园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乘风而上,非遗筝鸣”非遗风筝制作活动。扎竹骨、绘彩翼、乘风起……传统技艺与青春活力碰撞,既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体验非遗文化实践的平台。

活动伊始,主持人详细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筝的历史渊源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并阐述了清明节期间制作和放飞风筝的传统习俗。这一习俗不仅象征着祛病消灾,更承载着祈福迎祥的美好寓意。

同学们开始制作风筝。从素白模型到彩绘蝶翼,同学们以笔为媒,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春日灵感倾注于纸面,传统纹样与创意涂鸦交融,非遗风筝被赋予青春表达。涂色完成后,同学们手持风筝线绑扎骨架,感受传统手工艺的细腻与严谨。这个过程不禁让同学们感叹:“原以为风筝简单,没想到光是绑扎骨架就花费了不少时间!非遗手艺人的匠心实在让人敬佩。”

风筝制作完成后,羊山公园草坪变身欢乐海洋。同学们牵着亲手绘制的风筝逆风奔跑,原本素雅的沙燕披上“限定春装”后,化作漫天跳动的色块,传统风筝在二次创作中成为独一无二的“青春盲盒”。漫天放飞的风筝也仿佛带走了同学们的压力与烦恼。

活动负责人王绎为同学表示:“希望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各位同学成为非遗传播的‘新媒介’。用照片记录制作过程并分享放飞盛况,这正是新媒体时代文化传承的创新表达。”

“乘风而上,非遗筝鸣”非遗风筝制作活动,犹如一颗传统文化的种子,深深植根于同学们的心中。在清明节这一特殊时节,同学们以别具一格的方式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下一条: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开展雨花台青年烈士事迹参观活动